阿閦佛
關燈
小
中
大
阿閦佛
蒼松翠柏掩映中,隱隱浮出一座乳白色的錐形靈塔,高約八丈,共分七層,邊框門楣上滿布線刻蓮花化童子、雲龍、 吉祥鳥及忍冬紋飾。塔內三尊大佛,分別為釋迦牟尼,無量壽佛,阿閦佛,頭雕低平磨光肉髻,面相豐滿,雙目微啟,神態安詳。身著偏袒右肩袈裟,雙手作說法印或施無畏、與願印,手腕戴鐲,兩腿結跏趺坐。
虔誠跪於塔前的趙郡王叡,朗聲道:“運藍田之玉,采荊山之珍,鏤彈變化,圖窮相好,鑄此金身,全為亡伯大齊獻武帝、亡兄文襄皇帝、亡父南趙郡開國公、亡母魏女侍中華陽郡長公主祈福,惟願其永享安榮,佑我大齊世世綿延,國祚隆昌!”
他說完,站起身,目光最後停在那尊阿閦佛身上,這是為自己與鄭妃雕制的佛像。
那個不堪回首的夜晚,仿佛夢魘般揮之不去——他安置好最後一批征夫,快馬加鞭趕往晉陽,卻在官道上碰到送信的清操——他預感出了大事,不然鄭妃不會讓侄女寅夜送信。
那果然不是一封普通的書信,而是妻子的絕筆。
“須拔,同去山門。”有人拍著高叡的肩膀,聲音厚沈。
高叡回神,聲如其人,那人端嚴肅重,寬額高鼻,唯一抿薄唇形如父兄,正是常山王高演。
“哦?”
“太子來了。”
高叡忙與幾位宗族子弟隨常山王到了山門口。
眾人皆楞在那兒。
所謂“好狗不擋路”,可在山門處,一裏一外的,正有兩條狗相背膠合,堵在門口,而大齊的太子儀仗就等在那兒,眼睜睜看著它們媾和,不殺不趕。
隔著山門,高殷望著驚詫莫名的眾人,歉疚的對高叡和高演道:“父皇囑我來幽居寺賀拜金身,卻因這……誤了吉時,實是愧對阿叔。”儒秀的少年指指狗,眉間盡是謙憫。
。
“既知吉時,那殿下為什麽不趕開它們呢?”高演面沈似水。
“萬生平等,它們雖為畜類,但我佛慈悲,我實在不忍在佛祖眼前……”
“本王是問殿下為什麽不‘趕’開它們呢?”高演故意加重了那個“趕”字,他實在看不上這個漢婦養出的太子,這孩子受了太多的儒學熏陶,以至於失去了狼性,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亂世,他根本沒有能力駕馭齊國這艘大舟。
“六……六叔……可能有所不知,這……這犬類與……與……人不同……若……若貿然趕之,則公犬必……必亡。”高殷一著急,氣悸語吃,再加上他所說的內容,猶顯滑稽。
人群中竟有人禁不住笑出聲來;
連高演緊板著的臉也被他這句話說得裂開一絲笑紋。但他很快正色:
“殿下還請分清孰輕孰重!”
“是呀,殿下請以大局為重。”楊愔忙打圓場。
“趙郡王始立金身,為……為得什麽?不是求……求佛……佛祖賜福大齊嗎?若在山門前妄動殺戒,功德……功德怎得圓滿?”
“那請殿下自便!”高演一甩袍袖,轉身而去。
獨留下門外的高殷。
直到那母狗“嗷”的一聲跳脫開去,與公狗一前一後的鉆入松林,他才率儀仗進了幽居寺。
高叡望著這個寡決難斷卻心地純良的年輕人,血色殘陽照在他身上,拖出一條長長的略帶淒愴的影子。
皇帝高洋的神智日漸昏聵,身體也大不如前,太後依鮮卑風俗輔佑常山王,籠絡豪族,壯大實力,皇帝則一心傳位太子,並得到大多數儒臣的支持。
雙方臨淵而戰,均無退路。
這樣的情勢與當年的父親何其相似?
高叡之父高琛是太祖高歡的弟弟,為人恭勤縝密,做事兢兢業業,官至禦史中尉,六州大都督。可是在高叡滿月那日,突然被太祖杖斃了,罪名是尋亂□□。自此,在無人敢提兄終弟及的鮮卑舊俗,長子高澄也才得以順利承襲齊王之位。
他自幼便深知這個充滿權欲的家族是如何的殘暴而血腥,他自請去監修長城,遠離漩渦的中心,卻把妻子留在這場危險的游戲中……
這無異於一場賭博。
贏了,他可與其後的當權者建立起微妙的關系;輸了,他的妻子會因此喪生辱命。
至於妻子的遺願——他又想起那封絕筆,理應得到滿足。
“高陽王!”高叡滿面堆笑的對著拖在太子儀仗最後的男子拱手,那人駐足回身,姿如鳳章,面似若華,謫仙玉人般閃著光芒。
“阿兄如何跟我客氣起來?還是叫我十一吧……”他靦腆一笑,頗有女兒之態。
“阿娘身體如何?”
他口中的阿娘正是養母游氏,亦是高陽王高湜的親生母親。高琛死後,高歡將高叡交與才剛臨盆的游氏撫養,直到四歲,他才意外得知自己的母親本是魏華陽公主,在輪番哭鬧下,也只匆匆見了一面。
“我伴駕多駐鄴城,因太後壽宴才隨至尊返回晉陽,也還未得閑回家。若兄有空,我們一同探望如何?”
“內子病卒,喪期未滿,恐阿娘不悅。”高叡長嘆口氣。
高湜拍了拍高叡的肩膀,秀眉微顰道:“阿嫂的事我也聽說了……究竟是何病如此之急?”
高叡垂首,良久才擡眼,眼圈業已泛紅,“宮闈秘事,豈敢多言。”
高湜聽他這麽一說,卻是來了興趣,“你我兄弟自幼同吃同睡,還有何秘密可言?”
高叡將他拉到幽僻之處,用手比了個六,“皆因此人。”
“六王?”
高叡忙捂了他的嘴,繼續道:“他看上了滎陽的勢力,想趁著天家撤郡的當口籠絡過去,太後穿針引線,找到內子。內子曲意逢迎,陪著她演了一曲昆陽,誰料內子侄女早就心有所屬,太後怎受得這般屈辱,一壺鴆酒要了內子性命。”
“我料這事情不簡單,卻不臆這般曲折。”高湜狀似頓悟的樣子,“所以你鑄這金身……”
高叡苦澀一笑,“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。”
高湜點了點頭——高叡之父既死於王位之爭,他便不會再卷入六王與太子的戰鬥,至於壽宴上的一切,不過是太後與鄭門的交易,與他趙郡王沒有半點關系。
山門內忽然慌慌張張的走出一老僧,高叡見是住持僧標禪師,趕忙迎了上去。
“大王不好了!釋迦牟尼像突然倒了!”僧標一把握住高叡的手,面色漲紅,聲音顫抖。
高叡和高湜俱是一驚,徑直奔向靈塔。
甫一進院,便看到太子一行在塔前亂作一團。高叡忙去照拂太子高殷,“太子受驚,臣萬死難辭其咎!”
高殷的臉色慘白如紙,心內後怕,語吃愈甚:“阿……阿叔……我……我……這才走……走……走到門……門外……就……就……倒了……要……要不然……我……我就……”
他越說不出來越著急,一口氣沒提上來,竟兩眼一翻,昏死過去。
左右更是一片恐慌,唯獨高演在旁鄙夷的望著太子,緩緩對高叡道:“你命人收拾一間禪房,我去傳隨行太醫。“
高叡依言照辦,事情也變得有條不紊起來。
高叡面上雖是從容冷靜,卻是整夜焦憂難安——畢竟才有鄭氏聯姻,又在他主持修建的佛塔內出了這樣的紕漏。
次日天明,他便帶親信入靈塔勘察,誰料這一看,他著實驚出一身冷汗:那佛像應是有人刻意與墻體割裂,而且剖開佛像後面的墻,竟發現了水鐘和一個設計極為巧妙的機關,想來高殷若未在山門外被狗耽擱,趕上吉時入塔參禪,定會被那佛像砸到。
他不敢隱瞞,忙寫密函將此事奏與高洋。當然,也通過內庭人脈,將消息放給了太後。
晚雲含雨,湖中孤舟。
舟中三人,分別是河南王高孝瑜,常山王高演和長廣王高湛。
孝瑜跪在地上,將酒盞高高舉過頭頂,“侄兒指天盟誓,梔子之事絕非侄兒透露給皇上的……”
高演看了看高湛,幹笑道:“大郎這是何意?六叔不甚明了。”
高湛踹了一腳孝瑜,“行了,快起來吧!你六叔本無意和離,卻是太後看不上元氏,此番一鬧,正可向至尊表明心跡。”
高演接過酒盞滿飲,嘆了口氣道:“只怕至尊不信……再加上道人又險些被佛像砸了……”
“我看六兄平日憂勞政務,眼下光景,不若憊懶些,多做女樂……”
聽高湛這樣說,高演方才註意到舟中有泠泠之音,尋聲望去,只見船頭處隱約有一女子在彈琴。
那琴音如泣如訴,倒頗和高演此時的心境,他邊飲邊聽,不禁有些醺然。
曲罷,高演問道:“這是什麽曲子?”
琴音停了,女子隔著舟簾行了禮,“回稟大王,是《松歲寒》。”
“何用此曲?”
“荀子曰:歲不寒無以知松柏,事不難無以知君子。”
高演微微一笑,轉而問孝瑜,“此女是樂坊請來的嗎?”
孝瑜回道:“是內子的婢女。姓毛,單名一個‘嬙’字。”
“毛嬙?”高演朗聲笑道,“可還有麗姬?”
孝瑜會心一笑——毛嬙麗姬,人之所美也,“內子見她容貌秀麗,亂起的名字。”
“哦?這本王倒要看看,此女可否當得此名?”
是夜,毛嬙便隨著高演華美的牛車進入了常山王的宅邸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蒼松翠柏掩映中,隱隱浮出一座乳白色的錐形靈塔,高約八丈,共分七層,邊框門楣上滿布線刻蓮花化童子、雲龍、 吉祥鳥及忍冬紋飾。塔內三尊大佛,分別為釋迦牟尼,無量壽佛,阿閦佛,頭雕低平磨光肉髻,面相豐滿,雙目微啟,神態安詳。身著偏袒右肩袈裟,雙手作說法印或施無畏、與願印,手腕戴鐲,兩腿結跏趺坐。
虔誠跪於塔前的趙郡王叡,朗聲道:“運藍田之玉,采荊山之珍,鏤彈變化,圖窮相好,鑄此金身,全為亡伯大齊獻武帝、亡兄文襄皇帝、亡父南趙郡開國公、亡母魏女侍中華陽郡長公主祈福,惟願其永享安榮,佑我大齊世世綿延,國祚隆昌!”
他說完,站起身,目光最後停在那尊阿閦佛身上,這是為自己與鄭妃雕制的佛像。
那個不堪回首的夜晚,仿佛夢魘般揮之不去——他安置好最後一批征夫,快馬加鞭趕往晉陽,卻在官道上碰到送信的清操——他預感出了大事,不然鄭妃不會讓侄女寅夜送信。
那果然不是一封普通的書信,而是妻子的絕筆。
“須拔,同去山門。”有人拍著高叡的肩膀,聲音厚沈。
高叡回神,聲如其人,那人端嚴肅重,寬額高鼻,唯一抿薄唇形如父兄,正是常山王高演。
“哦?”
“太子來了。”
高叡忙與幾位宗族子弟隨常山王到了山門口。
眾人皆楞在那兒。
所謂“好狗不擋路”,可在山門處,一裏一外的,正有兩條狗相背膠合,堵在門口,而大齊的太子儀仗就等在那兒,眼睜睜看著它們媾和,不殺不趕。
隔著山門,高殷望著驚詫莫名的眾人,歉疚的對高叡和高演道:“父皇囑我來幽居寺賀拜金身,卻因這……誤了吉時,實是愧對阿叔。”儒秀的少年指指狗,眉間盡是謙憫。
。
“既知吉時,那殿下為什麽不趕開它們呢?”高演面沈似水。
“萬生平等,它們雖為畜類,但我佛慈悲,我實在不忍在佛祖眼前……”
“本王是問殿下為什麽不‘趕’開它們呢?”高演故意加重了那個“趕”字,他實在看不上這個漢婦養出的太子,這孩子受了太多的儒學熏陶,以至於失去了狼性,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亂世,他根本沒有能力駕馭齊國這艘大舟。
“六……六叔……可能有所不知,這……這犬類與……與……人不同……若……若貿然趕之,則公犬必……必亡。”高殷一著急,氣悸語吃,再加上他所說的內容,猶顯滑稽。
人群中竟有人禁不住笑出聲來;
連高演緊板著的臉也被他這句話說得裂開一絲笑紋。但他很快正色:
“殿下還請分清孰輕孰重!”
“是呀,殿下請以大局為重。”楊愔忙打圓場。
“趙郡王始立金身,為……為得什麽?不是求……求佛……佛祖賜福大齊嗎?若在山門前妄動殺戒,功德……功德怎得圓滿?”
“那請殿下自便!”高演一甩袍袖,轉身而去。
獨留下門外的高殷。
直到那母狗“嗷”的一聲跳脫開去,與公狗一前一後的鉆入松林,他才率儀仗進了幽居寺。
高叡望著這個寡決難斷卻心地純良的年輕人,血色殘陽照在他身上,拖出一條長長的略帶淒愴的影子。
皇帝高洋的神智日漸昏聵,身體也大不如前,太後依鮮卑風俗輔佑常山王,籠絡豪族,壯大實力,皇帝則一心傳位太子,並得到大多數儒臣的支持。
雙方臨淵而戰,均無退路。
這樣的情勢與當年的父親何其相似?
高叡之父高琛是太祖高歡的弟弟,為人恭勤縝密,做事兢兢業業,官至禦史中尉,六州大都督。可是在高叡滿月那日,突然被太祖杖斃了,罪名是尋亂□□。自此,在無人敢提兄終弟及的鮮卑舊俗,長子高澄也才得以順利承襲齊王之位。
他自幼便深知這個充滿權欲的家族是如何的殘暴而血腥,他自請去監修長城,遠離漩渦的中心,卻把妻子留在這場危險的游戲中……
這無異於一場賭博。
贏了,他可與其後的當權者建立起微妙的關系;輸了,他的妻子會因此喪生辱命。
至於妻子的遺願——他又想起那封絕筆,理應得到滿足。
“高陽王!”高叡滿面堆笑的對著拖在太子儀仗最後的男子拱手,那人駐足回身,姿如鳳章,面似若華,謫仙玉人般閃著光芒。
“阿兄如何跟我客氣起來?還是叫我十一吧……”他靦腆一笑,頗有女兒之態。
“阿娘身體如何?”
他口中的阿娘正是養母游氏,亦是高陽王高湜的親生母親。高琛死後,高歡將高叡交與才剛臨盆的游氏撫養,直到四歲,他才意外得知自己的母親本是魏華陽公主,在輪番哭鬧下,也只匆匆見了一面。
“我伴駕多駐鄴城,因太後壽宴才隨至尊返回晉陽,也還未得閑回家。若兄有空,我們一同探望如何?”
“內子病卒,喪期未滿,恐阿娘不悅。”高叡長嘆口氣。
高湜拍了拍高叡的肩膀,秀眉微顰道:“阿嫂的事我也聽說了……究竟是何病如此之急?”
高叡垂首,良久才擡眼,眼圈業已泛紅,“宮闈秘事,豈敢多言。”
高湜聽他這麽一說,卻是來了興趣,“你我兄弟自幼同吃同睡,還有何秘密可言?”
高叡將他拉到幽僻之處,用手比了個六,“皆因此人。”
“六王?”
高叡忙捂了他的嘴,繼續道:“他看上了滎陽的勢力,想趁著天家撤郡的當口籠絡過去,太後穿針引線,找到內子。內子曲意逢迎,陪著她演了一曲昆陽,誰料內子侄女早就心有所屬,太後怎受得這般屈辱,一壺鴆酒要了內子性命。”
“我料這事情不簡單,卻不臆這般曲折。”高湜狀似頓悟的樣子,“所以你鑄這金身……”
高叡苦澀一笑,“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。”
高湜點了點頭——高叡之父既死於王位之爭,他便不會再卷入六王與太子的戰鬥,至於壽宴上的一切,不過是太後與鄭門的交易,與他趙郡王沒有半點關系。
山門內忽然慌慌張張的走出一老僧,高叡見是住持僧標禪師,趕忙迎了上去。
“大王不好了!釋迦牟尼像突然倒了!”僧標一把握住高叡的手,面色漲紅,聲音顫抖。
高叡和高湜俱是一驚,徑直奔向靈塔。
甫一進院,便看到太子一行在塔前亂作一團。高叡忙去照拂太子高殷,“太子受驚,臣萬死難辭其咎!”
高殷的臉色慘白如紙,心內後怕,語吃愈甚:“阿……阿叔……我……我……這才走……走……走到門……門外……就……就……倒了……要……要不然……我……我就……”
他越說不出來越著急,一口氣沒提上來,竟兩眼一翻,昏死過去。
左右更是一片恐慌,唯獨高演在旁鄙夷的望著太子,緩緩對高叡道:“你命人收拾一間禪房,我去傳隨行太醫。“
高叡依言照辦,事情也變得有條不紊起來。
高叡面上雖是從容冷靜,卻是整夜焦憂難安——畢竟才有鄭氏聯姻,又在他主持修建的佛塔內出了這樣的紕漏。
次日天明,他便帶親信入靈塔勘察,誰料這一看,他著實驚出一身冷汗:那佛像應是有人刻意與墻體割裂,而且剖開佛像後面的墻,竟發現了水鐘和一個設計極為巧妙的機關,想來高殷若未在山門外被狗耽擱,趕上吉時入塔參禪,定會被那佛像砸到。
他不敢隱瞞,忙寫密函將此事奏與高洋。當然,也通過內庭人脈,將消息放給了太後。
晚雲含雨,湖中孤舟。
舟中三人,分別是河南王高孝瑜,常山王高演和長廣王高湛。
孝瑜跪在地上,將酒盞高高舉過頭頂,“侄兒指天盟誓,梔子之事絕非侄兒透露給皇上的……”
高演看了看高湛,幹笑道:“大郎這是何意?六叔不甚明了。”
高湛踹了一腳孝瑜,“行了,快起來吧!你六叔本無意和離,卻是太後看不上元氏,此番一鬧,正可向至尊表明心跡。”
高演接過酒盞滿飲,嘆了口氣道:“只怕至尊不信……再加上道人又險些被佛像砸了……”
“我看六兄平日憂勞政務,眼下光景,不若憊懶些,多做女樂……”
聽高湛這樣說,高演方才註意到舟中有泠泠之音,尋聲望去,只見船頭處隱約有一女子在彈琴。
那琴音如泣如訴,倒頗和高演此時的心境,他邊飲邊聽,不禁有些醺然。
曲罷,高演問道:“這是什麽曲子?”
琴音停了,女子隔著舟簾行了禮,“回稟大王,是《松歲寒》。”
“何用此曲?”
“荀子曰:歲不寒無以知松柏,事不難無以知君子。”
高演微微一笑,轉而問孝瑜,“此女是樂坊請來的嗎?”
孝瑜回道:“是內子的婢女。姓毛,單名一個‘嬙’字。”
“毛嬙?”高演朗聲笑道,“可還有麗姬?”
孝瑜會心一笑——毛嬙麗姬,人之所美也,“內子見她容貌秀麗,亂起的名字。”
“哦?這本王倒要看看,此女可否當得此名?”
是夜,毛嬙便隨著高演華美的牛車進入了常山王的宅邸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